生活方式对脑卒中的影响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又称 “脑血管意外”,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时下气温骤降,是脑卒中的高发阶段,专家提醒,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以“最经济”的健康方式,预防和远离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些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称危险因素。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如果对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则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能显著降低。
1.戒烟 吸烟是脑卒中发病的一项可调控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戒烟后,前2年所有脑卒中的发病危险降低了18%,戒烟作用的高峰期是在戒烟后2~4年,脑卒中的发病危险下降了38%。因此应坚决劝告所有吸烟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2.控制体重 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发生及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一些前瞻性研究发现,体重指数的增加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全身及局部体脂含量测定及评估方法常用的是体重指数(BMI),BMI计算方法:体重(kg) /身高2(m2)。BMI控制目标为18. 5~24. 9 kg/m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
3.戒酒 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慢性酒精中毒和酗酒是所有脑卒中亚型的危险因素。有嗜酒习惯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戒酒或减少饮酒量。
4.规律运动 规律运动是被很多学会团体肯定的预防慢性病措施。在该项研究中,与每周运动6小时或以上者相比,不运动者的卒中危险显著增加(RR=1.73),随着每周运动时间的增加,受试者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也随之降低。研究者推荐每天30 分钟以上的中等至高强度体力活动作为低风险生活方式的一个要素。
5.改变膳食结构。研究者分析,膳食结构迅速改变是我国脑卒中高发的主要原因。例如,从1983-2002年,我国居民脂肪总摄入量从88.1克/天增至97.4克/天;1984-1999年,平均胆固醇水平升高24%;从营养学的角度,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多采用天然的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可以大大强化人体自愈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由上可见,预防脑卒中最经济实用的方式,就是大力宣传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让人民大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根本目的。